当前位置:首页 > 教师论坛 > 正文
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的考试分析
浏览:次 / 发布日期:2015-12-18 16:09:00 / 来源:
学生考试结束之后,专业的考试分析可以做到:(1)帮助学生找准问题;(2)帮助学生制定合理措施,调整学习方法,纠正不良习惯,从而促进提升。但是往往包括学生、家长、教师在内的部分群体并不熟悉怎样进行考试分析,于是会出现盲目归因的现象,比如:考不好就是不努力、马虎了、不认真。也会出现忙乱的现象,比如:家长不知道孩子问题在哪,回家猛揍孩子一通或者觉得考的不好就是老师教的不好。这些现象都是不专业的表现。我们对学生的考试分析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方面:
一、试卷内错题分析
1.自我纠错。拿到卷子,看到自己的错题,在老师试卷讲评之前第一时间自己再做一遍,简单分析一下自己错误的种类和原因。把题目分成两类:现在自己已弄会能做对的,现在自己仍不会做的。
2.带着问题认真听试卷讲评课。通过试卷讲评课要弄清楚自己错误的原因、正确的解法、正确思路是怎样想到的。
3.自我分析。在老师试卷讲评课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,把错误原因进行分类,再根据不同的错误选择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。这个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。附一:试卷错题分析表。

学科失分类型 题号、总失分 产生的原因与对策
不知道的知识    
没有掌握牢固的知识(1.知道但遗忘;2.老师讲过没有真正理解等)    
审题和格式问题    
没有掌握或不能灵活应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   
考试策略问题    

4.与老师交流。就考试分析听取教师的意见,发现自己其它方面的问题。
二、学习习惯与方法分析
试卷上产生的所有问题都产生于学习的过程中,都是因为我们学习过程中的习惯和质量的原因。我们的学习过程是由预习、听讲、作业、纠错、总结和积累、针对性练习等重要环节组成的,如果我们每一个环节都能够高质量的完成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不错。我们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有哪些?学校在各年级学习习惯标准中都有详细叙述。有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也经历了这些学习过程,但是追求和标准不一样,就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。
附二:学习习惯分析表
学习 常规 应付性学习(假学) 高质量学习(真学)
预习 走马观花;无疑问、无思考。 有目的、有疑问、有标注。
上课 听讲 不懂装懂;开小差;没有选择记笔记;不听关键听热闹;不知道每一节课的重点。 结合预习的问题针对疑点重点听;积极思考,主动表达;配合教师;笔记能抓住重点;注意力集中;能说出每一节课的重点内容。
作业与教辅 遇难题空着;拖拉,不能按时完成;不求完美;遇到自己不会的题目马上翻书、翻笔记、问同学、问老师;抄袭。 限时作业;以考代练;追求满分;遇到难题能钻研;结合自己情况能额外有选择练习。
复习 做作业前不知先复习;没有当天复习、一周阶段复习的习惯;不知道复习的重点及不知道如何复习;有复习,但没有真正弄懂;记忆不牢固;不成体系。 能遵循“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”及时复习;复习有重点;真正理解并会应用;牢固记忆;知识成体系。
零碎 时间 看不起小时间因而荒废;不会科学利用。 有计划能充分利用;制订计划的小本常装口袋。
错题本 根本没有错题本;只把正确的解法写一遍,没弄懂错因;不能举一反三。 纠错题有选择;分析错因、正确思路、突破口;总结方法步骤,举一反三,由此及彼。
考后分析 考好考坏无所谓,不分析;盲目悲观;盲目乐观(指考得好的学生只顾高兴);分析的不科学。 能够正确对待考试,理性分析错误原因,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总而言之,在这些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养成准确、牢固的习惯,把所学过的东西搞懂、搞会、记住。只有提高平常自己的学习标准,并且持续坚持良好的习惯,学习效果才能够显现。考得好的学生更要重视分析,关键是找到成绩优秀的原因,即找出取得优秀成绩的做法从而推广。
三、两个重要问题
1.正确看待考试的心态问题。
考试是为了查找“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制定措施以调整教和学的方向。故要认真对待考试,更要认真对待考后的分析。要告诉学生,考试留给我们最有价值的不是欢笑和泪水,而是经验和教训。
2.学习内驱力问题。
中学生学习弱,很常见的原因就是坏习惯的影响,不能吃苦,不能坚持,标准低“差不多就行”,没有争先的意识等,这就是典型的内驱力不足问题。所以对于此类学生,教师和家长要帮助他寻找兴奋源,实施动力牵引。这个动力牵引是因人而异,有的需要老师的期望和鼓励,这部分学生往往非常在意老师对自己的看法;有的需要老师的批评和提醒,这部分学生往往是比较懒惰;有的需要寻找竞争对手刺激,这部分学生往往好胜心比较强,不愿意丢人;有的需要父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;有的需要团队的比赛和相互的竞争;有的需要憧憬未来和联想后果;有的需要朋友鼓励和互助前行。总之我们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不管是学生、家长还是老师,我们在学生考后都需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:1、学生的问题到底在哪?2、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啥?哪些事情没有做好?3、下一步怎么办?只有坚持科学的分析和措施的制定,学生才会一点点进步;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学习内因的重要性,学生才会有持久的动力。

上一篇:怎样制定教学目标
下一篇:你拿什么在单位立足?

枫杨主页    |     枫杨概况    |     校园动态    |     学生发展    |     学科建设    |     招生快讯    |     教师论坛    |     枫杨东校区    |     郑州外国语学校    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