槐
浏览:次 / 发布日期:2017-03-09 11:53:34 / 来源:
槐
别称:国槐、槐树、槐蕊、豆槐、白槐、细叶槐、金药材、护房树、家槐
科属:豆科槐属
拉丁学名:Sophora japonica Linn.
简介: 槐,又名国槐,树型高大,其羽状复叶和刺槐相似。花为淡黄色,可烹调食用,也可作中药或染料。荚果俗称“槐米”,是一种中药。花期在夏末,和其他树种花期不同,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。花和荚果入药,有清凉收敛、止血降压作用;叶和根皮有清热解毒作用,可治疗疮毒;木材供建筑用。种仁含淀粉,可供酿酒或作糊料、饲料。皮、枝叶、花蕾、花及种子均可入药。
圆锥花序顶生,常呈金字塔形,长达30厘米;花梗比花萼短;小苞片2枚,形似小托叶;花萼浅钟状,长约4毫米,萼齿5,近等大,圆形或钝三角形,被灰白色短柔毛,萼管近无毛;花冠白色或淡黄色,旗瓣近圆形,长和宽约11毫米,具短柄,有紫色脉纹,先端微缺,基部浅心形,翼瓣卵状长圆形,长10毫米,宽4毫米,先端浑圆,基部斜戟形,无皱褶,龙骨瓣阔卵状长圆形,与翼瓣等长,宽达6毫米;雄蕊近分离,宿存;子房近无毛。
荚果串珠状,长2.5-5厘米或稍长,径约10毫米,种子间缢缩不明显,种子排列较紧密,具肉质果皮,成熟后不开裂,具种子1-6粒;种子卵球形,淡黄绿色,干后黑褐色。花期6-7 月,果期8-10月。
一:槐(神农本草经)又称守宫槐(群芳谱),槐花木、槐花树、豆槐、金药树
1、 槐(原变种)
乔木,高达25米;树皮灰褐色,具纵裂纹。当年生枝绿色,无毛。羽状复叶长达25厘米;叶轴初被疏柔毛,旋即脱净;叶柄基部膨大,包裹着芽;托叶形状多变,有时呈卵形,叶状,有时线形或钻状,早落;小叶4-7对,对生或近互生,纸质,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2.5-6厘米,宽1.5-3厘米,先端渐尖,具小尖头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稍偏斜,下面灰白色,初被疏短柔毛,旋变无毛;小托叶2枚,钻状。圆锥花序顶生,常呈金字塔形,长达30厘米;花梗比花萼短;小苞片2枚,形似小托叶;花萼浅钟状,长约4毫米,萼齿5,近等大,圆形或钝三角形,被灰白色短柔毛,萼管近无毛;花冠白色或淡黄色,旗瓣近圆形,长和宽约11毫米,具短柄,有紫色脉纹,先端微缺,基部浅心形,翼瓣卵状长圆形,长10毫米,宽4毫米,先端浑圆,基部斜戟形,无皱褶,龙骨瓣阔卵状长圆形,与翼瓣等长,宽达6毫米;雄蕊近分离,宿存;子房近无毛。荚果串珠状,长2.5-5厘米或稍长,径约10毫米,种子间缢缩不明显,种子排列较紧密,具肉质果皮,成熟后不开裂,具种子1-6粒;种子卵球形,淡黄绿色,干后黑褐色。花期7-8月,果期8-10月。
原产中国,现南北各省区广泛栽培,华北和黄土高原地区尤为多见。日本、越南也有分布,朝鲜并见有野生,欧洲、美洲各国均有引种。
树冠优美,花芳香,是行道树和优良的蜜源植物;花和荚果入药,有清凉收敛、止血降压作用;叶和根皮有清热解毒作用,可治疗疮毒;木材供建筑用。本种由于生境不同,或由于人工选育结果,形态多变,产生许多变种和变型。
①槐(原变型)
形态特征与原变种同。
②五叶槐(变型)(河北习见树木图说)
本变种复叶只有小叶1-2对,集生于叶轴先端成为掌状,或仅为规则的掌状分裂,下面常疏被长柔毛,易与其他类型相区别。
产北京(景山)。
③龙爪槐(变型)(河北习见树木图说)蟠槐、倒栽槐
本变型枝和小枝均下垂,并向不同方向弯曲盘悬,形似龙爪,易与其他类型相区别。
供栽培观赏。与此类似的还有杂蟠槐,主枝健壮,向水平方向伸展,小枝细长,下垂。可能是属于同一栽培类型。我们未见到这类标本。权录之,以待进一步研究。
2. 毛叶槐(变种)(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)
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为:本变种小叶下面和小叶柄疏被柔毛,中脉基部和小叶柄上毛甚密且较长。
分布与原变种基本相同。模式标本采自四川成都附近。
本变种在原始记载中提到:叶轴和小叶柄及叶两面均密被单毛,根据现有大量标本观察,这种情况只在嫩植株上见到,老株叶轴和小叶上面的毛均脱落,只有小叶下面,特别是中脉的基部及小叶柄上还存留有较多的长柔毛。
3. 堇花槐(变种)紫花槐(河北习见树木图说)
本变种小叶上面多少被柔毛,翼瓣和龙骨瓣紫色,旗瓣白色或先端带有紫红脉纹与原变种不同。
各地栽培供观赏。
4. 宜昌槐(变种)(植物分类学报)
本变种小叶上面疏被贴生柔毛,下面密被长柔毛,小枝、小叶柄、叶轴和花序上的茸毛状绒毛到第二年仍宿存,与原变种不同。
产湖北(宜昌)。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宜昌。
本种尚有下列两个类型我国可能有分布,但未见标本,权录此,留待以后考订。
主要特征是:花生在二年生老枝上。
主要特征是:体态狭圆柱状。
叶

树

花

果实
别称:国槐、槐树、槐蕊、豆槐、白槐、细叶槐、金药材、护房树、家槐
科属:豆科槐属
拉丁学名:Sophora japonica Linn.
简介: 槐,又名国槐,树型高大,其羽状复叶和刺槐相似。花为淡黄色,可烹调食用,也可作中药或染料。荚果俗称“槐米”,是一种中药。花期在夏末,和其他树种花期不同,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。花和荚果入药,有清凉收敛、止血降压作用;叶和根皮有清热解毒作用,可治疗疮毒;木材供建筑用。种仁含淀粉,可供酿酒或作糊料、饲料。皮、枝叶、花蕾、花及种子均可入药。
圆锥花序顶生,常呈金字塔形,长达30厘米;花梗比花萼短;小苞片2枚,形似小托叶;花萼浅钟状,长约4毫米,萼齿5,近等大,圆形或钝三角形,被灰白色短柔毛,萼管近无毛;花冠白色或淡黄色,旗瓣近圆形,长和宽约11毫米,具短柄,有紫色脉纹,先端微缺,基部浅心形,翼瓣卵状长圆形,长10毫米,宽4毫米,先端浑圆,基部斜戟形,无皱褶,龙骨瓣阔卵状长圆形,与翼瓣等长,宽达6毫米;雄蕊近分离,宿存;子房近无毛。
荚果串珠状,长2.5-5厘米或稍长,径约10毫米,种子间缢缩不明显,种子排列较紧密,具肉质果皮,成熟后不开裂,具种子1-6粒;种子卵球形,淡黄绿色,干后黑褐色。花期6-7 月,果期8-10月。
一:槐(神农本草经)又称守宫槐(群芳谱),槐花木、槐花树、豆槐、金药树
1、 槐(原变种)
乔木,高达25米;树皮灰褐色,具纵裂纹。当年生枝绿色,无毛。羽状复叶长达25厘米;叶轴初被疏柔毛,旋即脱净;叶柄基部膨大,包裹着芽;托叶形状多变,有时呈卵形,叶状,有时线形或钻状,早落;小叶4-7对,对生或近互生,纸质,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2.5-6厘米,宽1.5-3厘米,先端渐尖,具小尖头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稍偏斜,下面灰白色,初被疏短柔毛,旋变无毛;小托叶2枚,钻状。圆锥花序顶生,常呈金字塔形,长达30厘米;花梗比花萼短;小苞片2枚,形似小托叶;花萼浅钟状,长约4毫米,萼齿5,近等大,圆形或钝三角形,被灰白色短柔毛,萼管近无毛;花冠白色或淡黄色,旗瓣近圆形,长和宽约11毫米,具短柄,有紫色脉纹,先端微缺,基部浅心形,翼瓣卵状长圆形,长10毫米,宽4毫米,先端浑圆,基部斜戟形,无皱褶,龙骨瓣阔卵状长圆形,与翼瓣等长,宽达6毫米;雄蕊近分离,宿存;子房近无毛。荚果串珠状,长2.5-5厘米或稍长,径约10毫米,种子间缢缩不明显,种子排列较紧密,具肉质果皮,成熟后不开裂,具种子1-6粒;种子卵球形,淡黄绿色,干后黑褐色。花期7-8月,果期8-10月。
原产中国,现南北各省区广泛栽培,华北和黄土高原地区尤为多见。日本、越南也有分布,朝鲜并见有野生,欧洲、美洲各国均有引种。
树冠优美,花芳香,是行道树和优良的蜜源植物;花和荚果入药,有清凉收敛、止血降压作用;叶和根皮有清热解毒作用,可治疗疮毒;木材供建筑用。本种由于生境不同,或由于人工选育结果,形态多变,产生许多变种和变型。
①槐(原变型)
形态特征与原变种同。
②五叶槐(变型)(河北习见树木图说)
本变种复叶只有小叶1-2对,集生于叶轴先端成为掌状,或仅为规则的掌状分裂,下面常疏被长柔毛,易与其他类型相区别。
产北京(景山)。
③龙爪槐(变型)(河北习见树木图说)蟠槐、倒栽槐
本变型枝和小枝均下垂,并向不同方向弯曲盘悬,形似龙爪,易与其他类型相区别。
供栽培观赏。与此类似的还有杂蟠槐,主枝健壮,向水平方向伸展,小枝细长,下垂。可能是属于同一栽培类型。我们未见到这类标本。权录之,以待进一步研究。
2. 毛叶槐(变种)(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)
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为:本变种小叶下面和小叶柄疏被柔毛,中脉基部和小叶柄上毛甚密且较长。
分布与原变种基本相同。模式标本采自四川成都附近。
本变种在原始记载中提到:叶轴和小叶柄及叶两面均密被单毛,根据现有大量标本观察,这种情况只在嫩植株上见到,老株叶轴和小叶上面的毛均脱落,只有小叶下面,特别是中脉的基部及小叶柄上还存留有较多的长柔毛。
3. 堇花槐(变种)紫花槐(河北习见树木图说)
本变种小叶上面多少被柔毛,翼瓣和龙骨瓣紫色,旗瓣白色或先端带有紫红脉纹与原变种不同。
各地栽培供观赏。
4. 宜昌槐(变种)(植物分类学报)
本变种小叶上面疏被贴生柔毛,下面密被长柔毛,小枝、小叶柄、叶轴和花序上的茸毛状绒毛到第二年仍宿存,与原变种不同。
产湖北(宜昌)。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宜昌。
本种尚有下列两个类型我国可能有分布,但未见标本,权录此,留待以后考订。
主要特征是:花生在二年生老枝上。
主要特征是:体态狭圆柱状。

叶

树

花

果实